配方:白芥子5g,半夏3g,麻黄5g,肉桂5g,细辛3g,丁香O.5g。上药共研细末,将脐部用75%酒精消毒后,取药物纳置脐内,用胶布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
配方:鱼腥草15g,青黛10g,蛤壳10g,葱白3根,冰片0.3g。将前三味药研碎为末,取葱白、冰片与药末共捣烂如糊,用法同上。
配方:罂粟壳30g,五味子30g,蜂蜜适量。将前二味药研极细末,入瓶密贮备用。用时以蜜调膏。用法同上。
配方: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4g,木香2g,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各1g,麝香o.15g。用时将药膏烘热,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痛止即停用。
配方:吴茱萸、干姜、丁香各50g,小茸香75g,肉桂、生硫磺各30g,山栀子20g,胡椒5g,荜茇25g。上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药末25g,加入等量面粉调成糊膏状,敷脐,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或上用热水袋热敷,每次敷贴3~6小时,每日1~2次。
配方;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醇提取物6g,硫磺50g,醋制白矾100g,朱砂50g,环戊甲噻嗪175g。将上药混合研末,每次用药粉200mg左右,倒入肚脐窝内,药粉上覆盖棉球,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更换1次,1个月为1疗程。
配方: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g。将上药研细末,过筛,取药末15g,以脱脂棉薄裹如小球状,填入脐孔内,用手向下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配方:芫花100g醋浸1天,明雄12g,胆南星20g,白胡椒10g,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覆盖后胶布固定。
配方:独头蒜1个,栀子3枚,食盐少许。将上药共捣烂,摊于纸或纱布上,敷贴脐上,每日或隔日1换。
配方:丁香、肉桂各等份。焙干上药,共研细末,过筛,黄酒或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若寒甚,丁香、肉桂比例改为1:3。每日1次,5日为1疗程。
配方: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麦冬、知母、黄柏、黄连、栀子、炮姜、山茱萸、煅牡蛎各等份。上药分别烘干,共研细末,过筛,装瓶贮备。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5~10次可见效。
配方:川楝子20g,黄连、知母、栀子、青皮、白芷各lOg,丁香6g,上药研成细末,井水调和成糊状,取适量填入脐中,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
配方:乳香、没药、白芍、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15g,冰片1g。除冰片外,余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将冰片调入重研一遍,装瓶备用。临床用药末20g,以生姜汁或黄酒适量,调为稠膏,敷神阙穴及子宫穴,上置塑料薄膜,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连用至月经干净,3月1疗程。
配方:蜣螂1只(焙干),威灵仙lOg(烤干)上药共研细末,填神阙穴,膏药贴盖,约1小时后去药,每日1~2次,连用至愈。
配方:山楂、乳香、没药、葛根、穿山甲、川厚朴各100g,白芍150g,甘草、桂枝各30g,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2次,煎液浓缩成稠糊状,混入溶于适量的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与穿山甲、川厚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冰片,充分混合,过100目筛,贮藏备用。患者经前3~5天用温水洗擦脐部,取上药15g,气滞血瘀者用食醋调糊,寒湿凝滞者用姜汁或酒调糊。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痛止或经期第三天去药。
配方:芡实、桑螵蛸各30g,白芷20g。上药共研细末,醋调后敷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1周即可痊愈。
配方:丁香15g,半夏20g,生姜30g。先将丁香、半夏为细末,以生姜煎浓汁,调为糊状,取适量涂敷脐部,外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4.本法一般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旦个别患者敷药后出现局部红肿、痒痛等过敏现象,可揩去药物。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