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名男子在双清铁道口与行驶的火车相撞,不幸身亡。该口因窄人多且与铁交叉,被称为“口”。市政协委员刘以农曾连续三年提交提案希望但未见成效。今天上午他向《法制晚报》记者表示,今年上他将再次提议在此处建设高架桥。
昨晚10时,记者来到出事的道口,道口的交通已经恢复正常。对于昨晚发生的事故,道口值班人员表示不愿多说。
记者在道口值班室内见到一张道口时刻表。显示,K1015次计划的通过时间应为晚6时27分。而紧随其后在6时43分时将有另一趟火车通过。一位男性工作人员在检查道口时告诉记者,由于有列车出现事故,晚点半个小时,导致后续的列车时间“都乱了”。
网友闫先生表示,事发时自己就在K1015次列车上,列车从北发车后不久,他听到“嘭”的一声,然后列车刹车停下,之后约半个小时才再次出发。
昨晚9时24分,铁局微博发布消息称,昨晚6点28分,北开往通辽的K1015次列车行至S2线园至清河间,撞上一名侵入铁限界的男性,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据记者了解,被撞的男子当场死亡。
道口西侧为大学,东侧为同方科技广场等写字楼,上下班人流密集。且该道口为前往北五环、京藏高速以及成府等方向的交汇点,车辆来往也比较频繁。
此外,双清、菏清的宽在20米以上,而道口处的面只有10余米。突然收缩的道,使得人流和车辆会在早晚高峰时聚集。
每当有火车要经过,铁的工作人员都会提前1分30秒左右放下栏杆拦住往来车辆及行人。但记者发现,由于道口与面并不垂直,容易使自行车的车轮卡在铁轨与基的缝隙中,短短20分钟内就有两名骑车人险些摔倒在此。
市政协委员、大学工程物理系核电子学研究室主任刘以农曾连续三年在上就双清铁道口的问题提出提案,希望该道口。
今天上午,刘以农向本报记者表示,该道口公铁斜向交叉,铁口较长,汽车很容易拥堵在公与铁之间的一段空间里,致使火车通过时放不下栏杆,即便放下栏杆,也会有着急的市民不听指挥,硬闯过去。因此每天早晚高峰时,该口都会有多名和铁工作人员执勤。
“这两年已将慢行道铺上了柏油,也进行了拓宽,但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刘以农说,他曾和有关部门商讨,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建设高架桥,彻底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但由于目前没有投资,迟迟未能解决。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