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男性保健 > 正文

【微课笔记】“男性的是阳具的

类别:男性保健 日期:2018-2-24 12:57:27 人气: 来源:

  本文根据哲思学意3月23日晚《电影与哲学》系列微课的简单笔记整理,对完整版语音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文末点击

  弗洛伊德相信科学,一心想把分析学打造成严格的科学。但他的力比多理论倍受,被认为是生物决,过度强调了性的作用。在弗洛伊德看来,每个人都受力比多的、追求的满足,因此又被视为“中心主义”的。另外,无意识的内容被认为主要来自人的早先历史,即童年经验。

  荣格的学说与弗洛伊德截然不同,更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晚期还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荣格的学术追求与弗洛伊德不同。他把力比多重新定义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力量,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荣格看到了人的个性化的一面,他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于人能够与其他生物、无机物建立起一个亲密互补的关系。荣格还认为,无意识的内容并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经验,也并非是后天获得的,而是先天存在的。通过对考古学、人类学、的考察,荣格认为人类的意识有着共同的意向,它的背后就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土壤,这个心理土壤就是集体无意识。这是一个储藏所,它储藏着各种原始的意向;这些意向就是人先天的、潜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从出生起,集体无意识就给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荣格写道:“一个人出生后将要进入的那个世界的形式,作为一种心灵的虚象,已经先天地地被他具备了。”虚像,人的心灵中没有内容的形式,只有在被填满后才会出现——它要和客观的事物融为一体,然后才成为实实在在的意识。

  荣格又把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作原型,有多少个经典人类场景,就有多少个原型。有些原型对人格的形成特别重要,包括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人格面具,即人扮演的某种公开展示的性格;它的目的是给他人留下好印象、在社会中更好地,因此也被叫做原型。原型对人的是至关重要的,它人与他人和睦相处。但人格面具也有害处,一个人可能过分热衷、沉湎于某个固定的角色,导致他人格其他方面被。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多种重要的原型中的唯一一个内部形象。其中,阿尼玛原型是男性心中女性的那一面,阿尼姆斯原型是女性心中男性的一面。每个人都具有一些异性的特征,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而每个人的情感中的兼具两性的部分,了两性的相互和谐、相互理解,因此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对人的也是重要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都是界的内部形象,只有在人独处和亲密关系中才会显露出来。荣格写道:“每个男中都携带着的女性形象。这不是具有某个特点的女人的形象,而是一个确切的女性心象。这一心象根本是无意识的,是镂刻在男性有机体组织内的原始起源的遗传要素,是我们祖先有关女性的全部经验的印痕或原型,它仿佛是女人所曾给予过的一切印象的积淀……由于这种心象本身是无意识的,所以往往被不自觉地投射给一个亲爱的人,它是造成吸引或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在的性别角色在两性情感中的倒置,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是互为的。

  拉康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弗洛伊德”;其途径是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当中只存在形象、、感觉,并没有语言的存在;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由形象(原型)和种族遗传所构成的蓄水池;拉康认为,无意识是如同语言一般构成的,其本质是超个人的象征秩序在主体身上的效果。超个人的象征秩序指的是社会,无意识就是社会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影响和效果。弗洛伊德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发现无意识,是因为它恰恰在意识防御机制最薄弱的时刻,如、口误、笔误、癔症。拉康在此基础上认为,无意识就在语言失败的时刻。弗洛伊德还认为,无意识的过程存在着两个重要的机制,一个是凝缩,一个是移置;这两个机制其本质都是语言学的现象,语言的意义要么可以以隐喻的方式被凝缩,要么可以以幻喻的方式被移置,这都显示出它们是一种语言的现象。另外,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对象征的分析都有赖于语词的游戏,其本质上都是语言的。所以拉康认为,正是语言把感觉形象为结构,我们只能经由语言来了解无意识。

  索绪尔认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能指就是符号的声音或文字,所指就是它们所指向的概念。一般认为,两者之间有一种意指关系,符号总是指向概念;但索绪尔认为,能指并不指向所指,而是指向另一个能指,能指不断指向下一个能指,从而形成一个无止境的指向链条。也就是说,我们不断地用一个概念来解释另一个概念,进入了一个生成符号的连续过程当中。对拉康而言,语言的含义被扩大了,不仅指口头的语言和书面的问题,而且指任何建立在差异关系基础上的能指系统。一个意指过程(能指指向所指的过程)是需要编码和解码的,在这个意义上他指出,无意识像语言一样构成,因为无意识是需要解密的。索绪尔还认为,语言是先于意识的。每个人都诞生于语言当中,一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语言当中,受到其影响;语言具有结构,这个结构逐渐在语言中被大脑吸收,决定我们该如何说话;这个结构,在拉康看来,就是无意识。无意识既是产生于语言,又受到语言规则的支配。

  另外,拉康提出了象征秩序。他将人的主观世界区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想象界,二是象征界,三是实在界。其中,想象界了我们得以构想并诞生的过程。婴儿在成长初期会把镜中的自己看作是,借此婴儿以这个“我”的形象取代了他从他身体内部体验到的的感觉。镜中的“我”是一个整体和统一的概念,是人想象出来的;想象界就是人们追求整体和统一,从而合并越来越多的复制和相似情节的过程。象征界包含了从语言到法律的一切事物,它是超越于个人的社会结构;象征,指的是一种指代的能力。语言、社会行为都有一种象征的功能,能成符号。实在界描述了生命当中无法被知晓的领域。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都以语言为中介;实在界指的就是被语言分割之前的那个世界。它并非是任何一种符号或事物,而是受到压抑、在无意识层面上运作的东西,并且是抵制象征化的。当拉康说:“无意识是指语言或象征界的秩序在人身上的效果。”的时候,他就是说无意识始终受到语言规则的影响;而超越语言的实在界是无法被表达出来的。

  拉康用语言学的方式重新书写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在他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中更是如此。弗洛伊德认为,孩子心中一直隐藏着一个愿望,就是弑父娶母。而拉康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指的是孩子对父母的矛盾的情感。孩子对父母有两种情感——肯定的或是否定的;在肯定的形式上,孩子有希望竞争者(同性别的父母)死亡的,并伴随着对异性父母的性;在否定形式上,表现为对同性父母的和对异性父母的;因此孩子对父母总是有着矛盾的情感。俄狄浦斯情节象征着一个三元结构——母亲、孩子、父亲,它打破了在想象界中建立的母亲-孩子的二元关系。母亲能满足孩子的所有,但孩子发现自己不能满足母亲的所有。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就标志着婴儿从想象界过渡到象征界。象征界的产生就是引入了一个第三项——父亲的名义,父亲的介入就打破了母亲-孩子的相对封闭的结构,创造了一个新的空间,孩子由此开始对与母亲相分离的状态加以认同。第三项被拉康称作父名,这是一个象征的存在,让孩子察觉到自己处在母亲的的何种。

  弗洛伊德对人的性心理发展阶段作了划分。第一个阶段是口唇期(0-1.5岁),婴儿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引、咀嚼来获得的满足。第二个阶段是期(1.5-3岁),此时儿童性欲的满足是靠大小便排泄带来的刺激感。第三个阶段是生殖器期/阳具阶段(3-7岁),此时儿童满足自己性快感的方式是触摸自己的性器官。第四个阶段是潜伏期(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性欲在潜伏,没有出现明显的第二性征。第五个阶段是青春期(11-13岁),个体性器官开始成熟,心理上出现变化,两性差异变得显著。在拉康看来,俄狄浦斯情结是和阳具阶段同时发生的。在这个阶段男性生殖器引起人们的注意,男孩产生了阉割焦虑,女孩产生羡慕。所以在拉康这里,并不指具体的生殖器,而是一个符号,象征着孩子缺失而父亲拥有的东西,父亲拥有这个东西就能满足他母亲。拉康由此提出了一个命题:“男人无法拥有阳具,女人无法成为阳具。”所以对拉康而言,俄狄浦斯情结反映了人最原初、最本质的缺失,拥有或者成为阳具,就代表了这一缺失的两种认同模式。

  在弗洛伊德那里,父亲代表权威和社会规范,男孩通过认同父亲(自居作用)把父亲的权威和社会规范内化到自己的人格当中,成为典范/超我。一个成长于缺失父亲的家庭中的男孩,容易表现出女性化倾向。另外,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模式通常是玩游戏,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挑战能力和竞争意识;反之孩子容易表现出孤僻、逃避、自卑、性。拉康与弗洛伊德不同,他重新阐述了父亲的角色。在他看来,父亲的角色不取决于真实父亲的在场,而是取决于一个能指(父亲的象征)——只要父亲的名义以这种象征替代了母亲的就足够了。由于孩子逐渐认同了父亲的名义,他就逐渐进入了象征界,将权威、、社会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形成超我)。拉康指出这样一个事实:难道那些缺少父亲的单亲家庭育不出的好孩子吗/教育不出具有男子气概的男性吗?可见超我的形成不需要真正的父亲的在场,只要父亲的名义就够了。

  拉康学说的魅力就在于,他让我们认识到每个人在根源上都是缺失的。阳具仅仅是一个具有地位的能指,它在无意识当中起着特殊的组织作用;它本来指男性生殖器,后来指母亲的,再后来在象征层面上指代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对象。

  拉康还提出过一个命题:“根本没有性关系这回事。”这里的性关系指的是更加根本的关系,即两个人完美结合的可能性。拉康试图去揭露,完美的性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不能互补的,任何想让自己成为对方的完美对象或是让对方成为自己的完美对象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拉康还指出,男性的类型与女性是不同的,男性的是阳具的。阳具的是占有,占有的对象,但又总是留下欠缺之物的不满足感。女性不仅能体验到男性的,还能体验到一种神秘的;这种来自于实在界,语言无法描述,远比男性的快感来得强烈和美妙。在这里,拉康摆脱了弗洛伊德的“阳具中心主义”。

  对于性关系的不可能性,拉康还在古典文学中找了一个例子——典雅爱情。这是中世纪的一个诗歌传统,代表了一套精密的行为准则,把爱情当中更具和的部分变成了一种性的体验、最的。典雅爱情表现了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爱情,人们在爱情当中挣扎,必然存在着一个障碍阻碍爱情的实现;而两人又至死不渝地深爱对方,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荣耀和坚定。

  选取了7部比较经典的“哲学电影”,通过14次课的时间讲述7部电影里面7种不同类型的哲学:主义、存在主义、记忆的哲学、爱情现象学、分析、诗化哲学和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本次采取学术闲扯的风格,在严谨的基础上追求通俗易懂。希望通过这次,告诉大家哲学并不仅仅是纸上的理论,更是引导生命的活的智慧。

  王鹏,网名狗剩爹,1984年生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做过图书编辑、网站编辑、英语教师等职,目前为撰稿人。201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主要写随笔、评论、小说和编剧。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厦门健康男性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