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聚集在中关村、后厂和三里屯的人群,是情趣产品类APP使用最活跃的地区。点击率最高的时刻,往往是午夜,多是孤独、疏离的年轻人。
后厂混杂了多种风格,城中村、拖鞋女、OL丽人、眼镜男,有机结合,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细节:园林工人是后厂醒来最早的人。五点,天色还没亮。他们除草,或将因大雨积满水的树坑掏干。七点,各口的保安们开始站第一个小时的岗。八点,巨大的人流从西二旗地铁口涌出,黑车司机无孔不入逮人就问:“去哪去哪?”后厂终于被了。
起头,是滴滴两栋6层大楼,往西是百度科技园,邻居网易,网易与新浪面对面,西侧正在施工的腾讯总部大楼拔地而起。从百度科技园再往北走,迎面就是联想的新大楼了。
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腾讯总部大楼失火,新浪员工跑去救,网易员工第一时间发了快讯,百度员工在窗边观望。
坊间流传着一个段子,互联网巨头凑在一起,最大的意义在于方便员工之间互相跳槽:新浪的大楼修得最给员工长面子,被称为“苏菲”;网易的食堂让所有邻居们欣羡不已;滴滴大厦里几乎都是二十几岁的活力少年;腾讯,后厂江湖还未见其身,就已先闻福利待遇绝佳的传说。而未入驻后厂的搜狐,则骄傲地称它是“唯一一家工作地点在四环内的门户”。
除了公司的员工,寄生于软件园的一切人都是外来者:午休的建筑工人躺在大楼的阴影下,太阳晒过来了又移动;流动的水果摊悄悄地告诉顾客,他们几点会出现在哪个大楼;送外卖的小哥只能在楼下暴晒十多分钟等人取餐。
后厂不欢迎外来者,没有公共的休息区域。对于大多数后厂的姑娘来说,楼外的荒芜不那么重要,后厂只是一个物理空间,她们被车拉到这里,钻进密不透风的办公楼,晚上又被车拉走。
但后厂也并非全是冰冷的印象。女白领们吃饭上谈论着不可理喻的客户,她们走了一公里,只有在这里,才恢复了一点市井的人气。她们到最近的一家小餐馆坐下,点了一份辣炒鸡杂和红烧肥肠,在老板娘又大又尖的叫号声中,开始谈论走在前面的姑娘的连衣裙。
类似的场景并不少。当三个姑娘交谈着在边走过的时候,两个骑着单车的民工向她们投来又喜又羞的眼神;午休时,一位穿着优雅长裙的女士坐在人少的台阶上,翘着二郎腿;一对一起上班的情侣,女士走得匆忙,男士默默帮她提着滑落的书包肩带。
后厂是一座孤岛,对在这里工作的姑娘来说,形成这种感觉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在地理上,它远离繁华地段,没有生活气息,孤独是无法避免的词语,而回到出租屋,家,又是另一座孤岛了。
30万后厂村年轻人并非都是高收入、低消费的状况,而封闭和孤独更多的是“宅”一代年轻人的普遍心态,要想社交,区区一个后厂村,还挡不住年轻人的脚步吧。
这个当年因距内城三里而得名的地方,位于朝阳区部,东二环最繁华地段。因上世纪60~70年代,这里建起外交公寓群,三里屯一带逐渐成为驻华外交人员、外国人聚居、购物和外事活动的重要社区。三里屯地域内有10条纵向、12条横向街巷。商业、服务业网点密布,三里屯酒吧街也成为夜生活主要场所之一。
和“时尚之都”沾不上边,但几个大商场围起来的三里屯,又因毗邻区,手纹乱传递出一种时尚讯号,聚拢了的“潮人”。五颜六色的美瞳、彩色Newbalance运动鞋、MCM铆钉双肩包、皮裤和在冬天也要露出的脚踝……几乎成了三里屯的逛街标配。各种口音不同阶层的中国人,各种肤色的外国人,都能在三里屯碰到。它因此被写在旅游攻略上。
据统计,在三里屯周边3公里的范围内,“扎堆儿”着超过200家的酒吧,占全酒吧的40%以上。三里屯也成为夜晚最热闹的地方。和三里屯仅1个红绿灯距离的工人体育场完全不同。相距1公里外的工人体育场里总是充满了上万名地道的球迷,他们穿着宽松的绿外套,脚踩一双球鞋,用浓郁的“京腔”高喊:“这里是”“别装孙子”……更多更直接粗俗的京骂总能激怒全国各地的球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