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中文名:心灵鸡汤
外文名:ChickenSoup
定义者:杰克.坎菲尔(JackCanfield)
适用范围:意志薄弱人士
实质:一种精神安慰剂
如果说要找出一道四季皆宜、多多益善的膳食,那绝对是“鸡汤”无疑了。
对于鸡汤文,早些时候我对它并无太大感想,但绝对不反感,某些甚至让我觉得大补,因为它们的确有疗效,能在某些时刻抚平读者心里的伤痛,使之重新迈步奔向远方。
励志文章能在一定程度上治愈心灵,这个谁都无法否认。
曾几何时,“心灵鸡汤”的定义是“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
当前人们面临着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偶尔也需要这种激励味十足的“语言艺术治疗”。
可当我现在打开网页,除了一些美食、旅游照片之外,看到的净是谁发了什么励志文章、那个谁又发了什么励志语录、还有谁转载了评论了、又有谁评论了,评论内容大多是“干了这碗鸡汤”、“这鸡汤不错”这一类带着浓浓调侃语气的话。
鸡汤文何以遭差评?是因为它变质了。
在快餐化、碎片化阅读的当今时代,许多人往往寄望于三言两语的段子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解脱。
一些不求论证,不求缜密思维、只求最直接地改变读者对于世界的看法的所谓鸡汤,只能一时刺激人的感官,一次转发、一次阅读,眼前一亮过后,过目即忘。
物极必反,当心灵鸡汤铺天盖地地在微博、微信、空间、校内人人网充斥泛滥时,一股“反心灵鸡汤”的风潮开始出现。
由于名人效应,名人的人名常常被信手拈来,再冠之以“某某人语”的励志或情感语录走红一时。柏拉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柏拉图说: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
柏拉图说:我以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是因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蝴蝶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2014年4月网络上曾刮起一阵“反心灵鸡汤”之风,目的在于反讽内容陈词滥调、过于功利或空乏、令人麻木的文章。
1、又一天过去了。今天过得怎么样,梦想是不是更远了?
2、只要是石头,到哪里都不会发光的。
5、我发现没有任何一个煤矿工人靠挖煤多又快当上了煤老板。
7、很多时候,乐观的态度和好听的话帮不了你。
8、回首青春,我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知道,以后会失去的更多。
10、父母一直注重对我的品德教育。到了社会上,我按照父母教我的接人待物,却发现自己并不受人待见。
11、最靠得住的是金钱,最靠不住的是人心。
12、对今天解决不了的事情,也不必着急。因为明天还是解决不了。
13、青年靠什么混日子?头等青年靠出身,二等青年靠关系,三等青年靠天资,四等青年靠努力,五等青年耍文艺,六等青年打游戏,穷游,看美剧。
15、“不去努力然后告诉自己我根本就不想要”的痛苦,比“拼命努力后失败”的痛苦,要小得多。
16、没有钱包的充实,哪来内心的宁静。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
18、你只需看着别人精彩,老天对你另有安排。
19、普通人一生的四个阶段:心比天高的无知快乐与希望——愧不如人后的奋斗与煎熬——毫无回报的愤懑与失望——坦然的平凡和颓废。你走到哪一步了?
20、大部分成功靠得既不是厚积薄发的努力,也不是戏剧化的机遇,而是早就定好的出身和天赋。
……
“反心灵鸡汤”显然更符合实际,叫人不得不看清现实,直面当下的实际生活。而另一方面,它也传达出了满满的负能量,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学会辨别是非对错,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鸡汤文看多了难免产生“恨”:你讲的道理千篇一律,比老人还唠叨,越看越烦燥。这些道理我都知道,只是做不到,可你偏偏还要在我伤口上撒盐,时时刻刻地提醒我无能。
无论是“鸡汤”还是“反鸡汤”都要慎重地理性对待,前者犹如罂粟花开美丽却让人上瘾,从而陷入“糖衣炮弹”的甜美梦境而不自知;后者犹如“当头棒喝”,虽能让人清醒但也让人绝望,意志薄弱的人看多了恐怕消受不起。
鸡汤不宜一饮而尽,这点需谨记。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