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晚就深刻的体会了一次这样的无助,深夜在家打开了韩国综艺《街头美食斗士》,然后馋到抓心挠肺。
我看过一些日本和的街头美食节目,找一些穿着短裙的漂亮姑娘对着食物说出一些类似“哇,好漂亮啊”、“好好吃啊”、“入口即化”之类的通稿词汇,令人毫无食欲。
而这档节目的灵魂人物是白钟元,这个从1993年起就从事餐饮行业的中年胖大叔一个人游走在街头寻找美食,诚恳而热切。
白大叔说的最流利的中文就是“多少钱”、“来一份”、“真好吃”,在临近马的摊位上和陌生人拼桌,再大口大口的吃完自己的食物,烟火气十足。
看完只想现在、马上抓起外套去家附近的烧烤摊儿也来几串,最好再配上一罐冰啤酒,才不这个夜晚。
同样的一条街,吃完了夜市的白大叔又带着我们来吃早餐。热乎乎的红糖发糕只要两块钱,咬下去好吃到让白大叔感慨“太好吃了,早知道买两个了”。
发糕还没吃完,就又看到了新鲜出锅的锅盔。街头小吃最诱人的地方之一就是能看到它的制作步骤,把肉馅卷入饼中,再放进热油中开始煎炸。
来了成都一定要吃麻婆豆腐,白大叔一边跟大家讲“麻婆豆腐”名字的来源,一边还不忘跟服务员催菜,特别可爱。
Q弹的粉配上充满油脂的肥肠,白大叔即使不小心把汤溅进了眼睛都要吃完,一边按着眼睛一边不停的说“太好吃了、太好吃了”。
吃完了肥肠粉,转角又遇到了担担面。好吃到白大叔又后悔“早知道点个大碗的”了,然后得出“在成都,只要找到写着担担面的店随便进,都好吃”的结论。
整个节目没有其他行程,全程都是吃吃吃。白大叔探索成都的上班族午饭要吃什么,于是来到了白领聚集的工作区点了一份猪脚鸭肉双拼饭。
白大叔遗憾的表情实在是每个“一人食”者碰上这种尬尴情况时的真实体现,他说着“是不让我吃了,我要去吃别的了”。
在成都的最后一顿是串串,白大叔靠着熊猫雕像等时说“来成都还没看熊猫就要走了,光顾着吃饭了”。
不知道白大叔是不是看着这样幸福的场景突然有点想家,他怔怔的定了一会儿后说到“哎呀,还是去吃饭吧”。
这样的温暖时刻时常出现在节目中,让我觉得白大叔不仅是一个出现在镜头前的主持人,他更像是一个有感情、有温度又懂生活的真实存在。
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可能是朝夕相处的父亲,也可能是擦肩而过的人,但这一刻的相遇,都足够有意义。
他说自己不是爱在旅游区买纪念品的人,但看到会变脸的小玩具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掏钱买了两个准备送给孩子,只因为自己“是孩子的爸爸了,这些事还是要做的”。
《街头美食斗士》的剪辑配乐都很,不同于《孤独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那种舒缓、大气拍食物制作过程的镜头,《街头美食斗士》居然用了鬼畜风的剪辑:
在探索豆瓣酱、红油等四川美食的灵魂配料居然采用的是镜头倒放,把食物从制作到上桌的整个过程又整个呈现了一遍。
即使它从不用“料理”、“食材”这样的专业词汇,但在热爱美味的白大叔面前,“食物”两个字就已经足够了。
本文来源于ipfs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