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理财财富网获悉乐天事件的最新消息,其中,有知情人士称“乐天欲出售中国区业务”,那么,乐天将退出中国吗?如果退出中国后乐天何去何从?263理财财富网获悉乐天事件的最新消息,其中,有知情人士称“乐天欲出售中国区业务”,那么,乐天将退出中国吗?如果退出中国后乐天何去何从?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韩国乐天正与永辉、大润发、沃尔玛等多家零售商接触,意欲出售其中国区业务。此次出售或将乐天玛特部分门店作为突破口,逐渐延伸至江苏、浙江一带。”
退出信号出自四月底,乐天(中国)将其中国总部除财务部门以外的韩籍员工全部撤回。据了解,这项调整原本是乐天为推行中国本土化的重要战略,初定六月底完成,但受到“萨德事件”影响,不得不提前启动。
分析人士表示,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市场对于乐天来说像一块鸡肋。总量巨大的顾客群体以及日渐升级的消费结构使得乐天瞄准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市场增量。但其进入中国市场后盈利希望渺茫,据韩联社此前报道,乐天集团自2011年起在中国累计亏损达61亿元人民币,占其海外营业亏损总额的90%之多。
受其影响,乐天董事会在战略层面上产生严重分歧。现任会长辛东彬曾为因中国区巨额亏损而岌岌可危的地位,联合股东解除了前会长辛格浩及其大哥辛东主在韩国乐天的职务。此次“宫变”之后,韩国乐天元气大伤,其主攻海外市场也转变为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地。
而“萨德事件”导致乐天陆续关闭87店,占其门店总数的80%。据《证券日报》报道,近期已有多家供应商暂停向乐天玛特供货,并有部分供应商到其总部办公室催讨货款,这些因素直接催化了乐天被卖。
因此,乐天退出中国几乎不可逆转,而“新买家”将会影响华东零售格局。要知道,乐天在中国拥有120多店,接盘者必然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又能够接手乐天(中国)成熟的门店网络,供应商体系。就拿开出60多家乐天门店的江苏地区来说,华润苏果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或许就是乐天(中国)的新买家。
实际上,与乐天近年来在中国亏损的业绩相比,“萨德事件”对乐天退出的影响只能算作催化剂。据乐天集团2016年财报显示,乐天百货店和乐天玛特的海外营业额损失分别达到830亿韩元和240亿韩元之多,其中80%至90%的损失发生在中国市场。
也就是说,连年亏损的业绩早已让乐天不堪重负,韩国《亚细亚经济》于3月6日报道称,“乐天从中国退出,不失为一个转危为安的契机。”
乐天危机与其进入中国后水土不服紧密相关。商超业态本地化特点明显,但乐天入华初期全部采用韩国高管,甚至连门店店长都由总部派驻。
由于不熟悉区域市场消费习惯,从而影响其定位、选品等等多个环节,最终造成业绩亏损。举例来说,乐天百货初期即引进大量韩国品牌,虽然在韩国与乐天百货的中高端定位相符,但中国消费者对其并无准确认知,因此销售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受客观因素影响,乐天在华开展业务掣肘极多。就拿沈阳乐天世界项目来说,该项目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包括ShoppingMall、百货、超市、酒店、主题公园等多种业态,投资金额近3万亿韩元。但项目在2016年12月底就因为消防安全问题被当地相关部门要求停止建设工程,可以说损失不小。
专业人士表示,乐天或将被收购。那么,将会是什么样的买家收购乐天呢?对此,该专业人士给出了以下解释:
有能力收购类似于乐天(中国)的买家大体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资本实力雄厚的基金组织,其次是类似于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最后则是国内体量较大的实体零售商。
对于基金组织来说,缺乏实体零售企业实操经验,贸然接手乐天(中国)或许将出现买得起,吃不下的状况。而外资零售巨头,近年来日子并不好过,因此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更为审慎,这从奥乐齐(ALDI)以电商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就能看出。我们认为,乐天(中国)的买家极有可能在本土实体零售商中产生。
一位资深零售专家分析表示,华润万家当年先后耗资8亿元人民币收购江苏苏果超市,被看做是零售史上最划算的一笔收购,常有业内人士调侃称华润万家赚到了。现在谁买了乐天(中国)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业务,或许将会接近华润收购苏果的市场效果。
其次,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多从区域起家,为此进入外地市场时难度极大,供应链、门店选址以及对当地消费者的熟悉程度都是重要因素。而乐天(中国)在江苏、浙江等地深耕多年,虽然企业整体亏损,但如果将其硬件条件嫁接给国内实体零售商,未来产生的增量必然不可小觑。
举例来说,目前已经多家供应商因为不知道乐天玛特经营计划如何,因而暂停向其供货,一位供应商说,“我曾经到乐天玛特总部办公室讨要货款,之后打算和乐天玛特终止合作。如果乐天玛特真的被国内企业收购,我们当然愿意继续合作。”
以上就是由263理财财富网给您提供的乐天事件的最新消息,更多关于此事件的最新消息本网站将为您持续更新。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