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杜阮电镀厂“土壤污染”问题引起关注土壤修复大约需要半年

类别:热点新闻 日期:2018-11-24 17:43:41 人气: 来源:

  日前,蓬江区环保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影响的受理公告,因“土壤污染”问题引起关注。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现场,并就热点问题采访了蓬江区环保局、项目方以及修复工程施工单位技术

  日前,蓬江区环保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影响的受理公告,因“土壤污染”问题引起关注。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现场,并就热点问题采访了蓬江区环保局、项目方以及修复工程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他们表示,污染物未对杜阮项目一期造成土壤污染,同时,修复工程经由、专家、第三方公司多方最后检验验收,达到修复标准后,杜阮项目才会正式进行二期、三期的开发。

  记者于8月17日上午进入杜阮项目二期、三期工地发现,部分区域已被蓝色铁皮围蔽起来,由大门而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七个宣传牌,白底黑字,一字排开,从左至右依次是:安全警示牌、工程概况牌、参建单位监督牌、安全纪律牌、文明施工牌、消防牌、施工平面图。

  宣传牌上显示的主要信息是:工程名称为江门市杜阮电镀厂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工程;总修复土方量为18034立方米;污染特征为重金属(铜、六价铬、镍);修复技术为污染土壤采用异地还原/固化稳定化+原位高压注浆还原/固化修复技术开展修复治理;工程工期为200日历天;此次修复工程的监管单位为蓬江区环保局,验收单位为广东顺德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广东省生态技术研究所,施工单位为上海康恒股份有限公司。

  此次被修复的地块被划为5个区域,分别为A1,B1、A2,A3、B2,B3,B4、A4,其中,B3基坑已竖起信息牌,显示:修复面积为776平方米,修复深度为0—1.5米,部分地面已覆上绿色薄网;A3、B2基坑也已竖起信息牌,显示:修复面积为1931平方米,修复深度为0—3.5米。

  蓬江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杜阮项目于2017年9月对电镀厂旧址范围地块开展了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已确认旧址范围部分地块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2018年3月杜阮项目委托技术单位编制了针对旧址范围地块污染情况的修复技术方案并于2018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目前该修复工程项目正在开展影响评价;2018年8月9日,杜阮项目在蓬江区法人一门式中心提交了《江门市杜阮电镀厂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影响报告表》及相关资料。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根据杜阮电镀厂地块土壤修复工程的相关文件显示,杜阮电镀厂旧址范围土壤污染物主要为:镍、六价铬、铜。该场地污染土壤采用的修复方式是异位还原+固化/稳定化+阻隔填埋以及原位还原固化,采用的是化学还原及固化/稳定化联合的修复技术。该局将对完成污染修复工程后的地块进行全面的监测,各项监测指标达标后才会对整体修复工程进行验收。

  施工单位为上海康恒股份有限公司,其技术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针对污染的土壤,先进行化学还原,然后再进行固化稳定化,达到国家标准且通过监测之后,将其用水泥等包住,形象地讲,就是先将污染土壤“洗干净”,再将其密闭在一个“盒子里”,不让其与外面产生接触。

  “对于修复的目标值,我们定的是地下水三类,其中,镍为0.02mg/L。”刘先生解释说,“用形象且通俗的话说,就是通过修复后的土地渗出的水,可以达到国家地下水三类的标准,是可以作为饮用水源水质的。”

  据蓬江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出现污染情况的地块是在杜阮项目二期、三期项目地块内,为原杜阮电镀厂旧址。杜阮项目一期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显示,一期用地位于杜阮镇瑶村村南山地块,原地块西南部原有一石材销售店,其余地块为荒草地,没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产生,没有造成土壤污染。

  该地块楼盘开发商相关负责人表示:日前,他们已聘请4家具备资质的专业公司共同制定修复方案,修复工程经由、专家、第三方公司多方最后检验验收,达到修复标准后,才会正式进行二期、三期的开发。

  据悉,江门市杜阮电镀厂地块北邻金碧涛居小区,西接雅馨园、瑶村小苑和楼山中学,东侧为原杜阮铁丝厂地块,南侧紧挨杜阮河。此次修复施工,是否会对周边产生影响?

  蓬江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称,此次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预计总工期约6个月左右,具体时间需根据现场实际修复检测情况为准。根据《江门市杜阮电镀厂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影响报告表》的影响分析内容,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扬尘,通过采取围挡遮盖、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对周围的影响;项目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经统一收集后通过移动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回用于洒水抑尘,生活污水经市政管网接入杜阮污水处理厂处理,经污水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周围水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或带有隔音、消音的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夜间超时施工等措施降低施工期间噪声对周围的影响。

  记者上网查询得知,2016年8月25日,《湖北日报》经济纵横版,以《武汉一工业污染地块48天修复》报道称:中国长江动力集团原址地块土壤修复已完成,场地转入房地产开发。这是环保部2015年版《建设项目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颁布实施以来,武汉首个验收合格的场地污染修复治理工程。

  负责此次修复工程施工的上海康恒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于2014年承接了南京小南化地块土壤修复工程,该地块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原是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化工生产历史长达60年。该项目主要污染物为苯、氯苯、苯胺类等VOCs类有机污染物,污染深度在1—5米,修复污染土壤总方量约8.6万立方米,修复地下水2.5万平方米。他们采用化学热升温热解吸技术作为该项目的主要技术,结合土壤修复一体机,很好地解决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的修复难题,经第三方验收单位进行检测验收,样品合格率达100%。此外,在施工过程,采取了完善的二次污染防控措施,包括密闭大棚内进行修复作业、废气处理设备、施工场地及外运过程中严格控制扬尘等措施,整个修复施工阶段未发生任何居民投诉事件。该地块修复后即进行土地出让,目前该已完成地产开发及居民入住。

  杜阮电镀厂地块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备受市民关注,但当事单位并未第一时间予以回应,纠结心态容易理解——如果当“哑巴”,吃了“黄连”,心里自然憋屈;如果是主动发声,又担心力不够且“越描越黑”。

  那么,“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而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合适吗?笔者认为不妥,因为此事件有别于普通的社会事件:一方面,问题本来就备受关注,再加上此次事件关系到不少居民,尤其是在附近买了房的人群——自己甚至了几代人的积蓄外加贷款买的房子,如果建在“毒地”之上,其、不安可想而知,他们渴望有个权威说法,否则难以,进而可能会寻求其他解决方式,埋下社会隐患;另一方面,“毒地”项目的建设、售卖时间较长,对其关注也不可能一时消除,为此,在这个周期内,本身就觉得委屈的开发单位,既要承受的压力,又要预防此前买房的人有意或无意地“要说法”,还会担心项目的销售受此影响,如果是等修复结果达标之后再公布信息呢?估计一时也难以消化,更会心中存疑,还形象。

  大家知道,此次问题由网络发布扩散而来,可视为网络舆情,它具有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突发性的特性,重要的解决之道在于:一方面,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做到监督和正面宣传有机统一;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当事单位)应积极作为,通过权威,及时、真诚、准确回应热点问题,以避免造成上的“二次污染”。

  具体到杜阮“毒地”事件,笔者认为,主管部门(当事单位)应重点回应: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有多广?是否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该如何修复?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反感大事化小、避实就虚、含含糊糊的回应,所以,回应不仅要及时,还要摆事实、拿数据、讲道理,争取,以情动人,如此,心中便真正有了底,反之,效果或将大打折扣,甚至再次、多次引发危机,此类情况在全国并不鲜见,典型者莫过于2016年发生在江苏常州的“常外毒地事件”。

  今后,此类“毒地”事件还会再次出现,因为,放眼全国,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工业企业搬迁“退二进三”(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从事第三产业)计划,在城市留下一定的工业污染地块,如今这些位居城市黄金地段的“毒地”,成了房地产开发的土地来源之一;同时,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土壤修复技术的选用和二次污染的控制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强调要加强社会监督。在由此形成的政策性语境中,包括自在内的、环保公益组织、专业人士以及城市购房刚需人群,都会成为“毒地”修复的群体和监督者,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会将事件置于的风口浪尖。陈廷敬的后人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厦门健康男性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