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拉屎在裤子里據悉,小山村蔬菜是白雲區“四子微園”創建示范園區之一。近年來,白雲區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為主線,以做精“四子微園”(菜籃子、果盤子、花盆子、茶園子,微菜園、微果園、微花園、微茶園)、做強食用菌產業為主攻方向,扎實推進農村產業,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去年,肖勝菊把自家的3畝地全部流轉給隔壁的小山村蔬菜專業合作社建設蔬菜,自己到務工。“以前,我主要種點苞谷,一年到頭也掙不到什麼錢。現在,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一畝地一年有800元流轉費,平時還能到務工,生活越來越好。”肖勝菊說。
小山村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清友介紹,近年來,小山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原有120余畝蔬菜種植的基礎上,又陸續流轉祁山村、興家田村的300余畝土地種植精品蔬菜。“今年,種植有辣椒、茄子、小瓜、牛腿南瓜等,並通過‘農校結合’‘農超結合’‘農批結合’等方式銷售,豐富了市民‘菜籃子’,鼓起了村民‘錢袋子’。”張清友說。
這只是白雲區推進“四子微園”建設的一個縮影。該區按照“宜菜則菜、宜果則果、宜菌則菌”原則,推進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截至7月底,“菜籃子”累計完成蔬菜總播種面積2.93萬畝次,佔今年目標任務4.1萬畝次的71.5%﹔實現蔬菜上市量3.5萬噸,佔今年目標任務5.7萬噸的61.52%﹔實現產值14076萬元,佔今年目標任務23700萬元的59.4%。
最近,牛場布依族鄉石龍村火燒組村民胡珊珊有點忙。自從6月底村裡以“石龍飛舞、瓜果飄香”為品牌搞起了鄉村旅游,她家農家樂的生意就持續火爆。“現在,村裡引進了企業建生態果園,來村裡游玩的游客很多,農家樂生意自然不錯。”胡珊珊笑著說。
石龍村同步小康工作組第一袁國科介紹,石龍村依托貴州一合園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村裡建起了佔地680余畝的一合石龍生態園。現在,生態園已建成採摘體驗區、精品果園區、育苗及品種展示區等,種有脆柿、李子、葡萄、桃子等果樹,已初具規模。村裡依托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越來越多的游客來石龍村游玩,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不只是石龍村,近年來,白雲區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四子微園”建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讓越來越多人走進白雲鄉村,也讓越來越多村民嘗到甜頭、看到奔頭。截至7月底,白雲區“果盤子”累計完成水果生產7022.3噸,佔今年目標任務8000噸的87.8%﹔實現產值5368.6萬元,佔今年目標任務5500萬元的97.6%。
近日,佔地130余畝的白雲區金相源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項目建成投產,吸納了40余名當地村民就業。
金相源食用菌工廠化生產項目是白雲區去年引進的食用菌產業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將建設食用菌生產大棚300余個,採取“公司++農戶”模式運營,目前,位於小山村的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
去年以來,白雲區以做精“四子微園”、做強食用菌產業為主攻方面,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制定出台了《貴陽市白雲區食用菌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19—2021年)》。根據方案,該區將以“一園多點”為重點,圍繞菌棒工廠化生產、菌種研發生產、珍稀食用菌示范生產、林下仿野生栽培、打造食用菌種植示范、食用菌加工生產等食用菌全產業鏈環節,加快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農村產業。2019年至2020年,區級財政資金撥付1055萬余元支持全區食用菌產業發展,今年預計生產菌棒4200萬棒,實現產值2億元。
此外,白雲區還將依托蓬萊仙界的現有資源,將其打造成以發展食用菌產業為主,深度融合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老養生等業態的蘑力小鎮,力爭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食用菌科研、生產和加工。(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梁婧)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