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提醒:
阅读和转载请从分割线后开始。
对于心理学,心理仍旧是黑箱;对于心理咨询,尤其如此。不同的流派,或许只是给予这组映射不同的意义——a和b意味着一个、两个或者更多的心理要素(分析中的本能,认知心理中的感觉和情境),M代表着呈现或者可能呈现的心理实在,f则是流派间争论不休的内含逻辑。
这样艰深晦涩的开始,想:在心理咨询中,挖掘(探索、链接、体验)的记忆,可能依赖某种心理要素,可能揭露了某种心理实在,然而最为重要、也和记忆最直接联系的是从要素到实在的映射关系。但是,显而易见,f并不是某种确定的关系,而是一个集合:
当心理要素处于不同水平的时候,有相应的映射关系存在,从而产生一种确定的心理实在。在什么水平,出现什么映射关系,是心理咨询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心理咨询中记忆的意义。
心理咨询中的记忆,能被挖掘(探索、链接、体验)的记忆,是重复出现的映射——产生当下心理事实的,就是产生记忆中心理事实的,当然也可能是它的变式,或者是它的原型。之所以可能与不同,是因为心理要素a实质上是可细分的,即使在某种细分要素上有差异,其对应关系也没有本质区别。对于某些流派(比如分析)于关注,而另外的流派虽然对没有特别的执念,也不对一系列的映射群的追溯。这种行为含有两条逻辑:1)或映射群可以更充分的当下的;2)解决了或映射群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而在我们的题设条件下,这两条逻辑毋庸置疑。
这样来看,回忆的痛苦是有意义的,这种痛苦可能与当下的痛苦相似,也可能略有区别,或者是加重又或者是减轻。如果妥善处理了这种痛苦,或多或少对当下有所帮助,甚至可以彻底解决。应该这样讲,任何遵循关系的心理咨询,都可以通过追溯或映射群的方式设置方案,不局限于分析,也不应该只有分析如此这般。
然而,只有当前提的时候,推理才有意义。这段推理隐含了三个重要的前提,自下而上分别是:1)存在同质的映射群,如果不存在同质的映射群,那么不能当下的,同样对于的处理也无法等同于对于的处理,由此质疑了回忆方法的性;2)存在心理实在M和心理要素a、b之间唯一的映射关系f,如果不存在唯一的映射关系,那么就无法确认当下或者回忆的心理实在的内含逻辑是还是,由此质疑了回忆的性;3)存在稳定的心理实在M和心理要素a、b,如果心理实在和心理要素可能受到某些心理过程的污染,那么无论是当下还是回忆的心理都不能以的方式进行解释,由此质疑了映射关系f的性。
在某种心理咨询流派确认三个前提皆之前,都不能确定回忆是有意义的方法。这样来看,回忆的痛苦可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既不能确定当下是不是痛苦,也不能确定回忆为什么痛苦,更不能确定回忆的痛苦是否和当下的痛苦相似。进一步讲,能否以解释和展开心理咨询,尚存在着疑问,值得质疑的或许不只是回忆而已。
以上如此的令人费解,显然不是今天的重点
将心理咨询中的回忆,等同于医生看病时候翻看病历,是耍、是完全不合理的。和医生的记录不同,我们的记忆不是客观、有条理、的记录者,而是充满、牵涉广泛、置身其中的参与者。所以,回忆这本病历,我们一个字都不能信。
记忆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记忆的内容、记忆的背景、记忆编码时的情绪、与记忆内容相似的记忆、提取的方式、提取时的情境、提取时的情绪等等。下到我们的觉,上到我们的归因和评估,回忆都有可能和真实的情况不符。另外,记忆的编码受到注意的局限,对非注意的事物更容易遗忘,在回忆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对事件进行完整的描述。这就意味着回忆的内容片面而充满错误(不存在稳定的心理实在M和心理要素a、b)。
不只是记忆,几乎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来源于复杂的心理机制。从最初的感觉输入开始,心理就不是单通的运行,即使是同样的觉信息,我们都可能反复的影响加工的结果;即使是同样的情境,我们都可能反复的评估它的意义。我们既不可能确定痛苦是在第几次加工和评估中出现的,也不可能确认这种痛苦到底由什么产生。这就意味着回忆的内容孤立而缺少逻辑(不存在心理实在M和心理要素a、b之间唯一的映射关系f)。
心理是发展的,对于儿童来说是快速发展的。回忆事件的心理过程和当下事件的心理过程有可能完全不同,很多儿童时期的心理过程,我们已经不会再出现了。如此说来,我们指望通过接纳和解决变形到面目全非的事件或者情绪,来解决当下的问题,似乎缺少了心理的基础。(解决过往的事件同样能带来良好的体验,从而促进当下事件的解决,不过这作为回忆的意义并不合适。)这就意味着回忆的内容扭曲而缺乏现实意义(不存在同质的映射群)。
在此可以做个小结:
我们的过去对我们的当下非常重要,正是过去的经历(experience)构成了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评估。但是回忆(memory)不同于经历,它脱胎于经历,但是受到了复杂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反映真实的心理过程。心理咨询的特点决定了,其希望获得经历,但是只能获得回忆。回忆对心理咨询的帮助是有限且不明确的。因此,解决过去并不比解决当下更高明、更有效,考虑到可能需要的咨询时间,痛苦的回忆几乎只有消极的意义。
很多地方,包括本题被折叠的回答,也包括 @曾旻 自选集的评价中,都着对追溯回忆的不满,甚至(恐怕来自受到过的来访者);现有的也没有支持回忆可以改善当下。如此,为什么很多心理咨询师仍然于痛苦的回忆呢?我猜测可能有四种原因:
1)受训背景的。分析(心理动力学)流派将回忆视为分析的来源、治疗的基础。国内的咨询师,很多都至少挂着这个流派的标签,回忆也就成为了看似不可或缺的方法。
2)被动的介入。来访者或者无意、或者有意(这部分或许对心理咨询有所了解)的提到了过往的事件。
3)主动的介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回忆也如是。相比于当下的事件,回忆的心理基础更薄弱,也更容易有目的的和控制。尤其,回忆是闭合的,不用担心的结局带来的不可控因素。
4)无计可施时候的锦囊。心理咨询很容易陷入停滞,毕竟当下的事件是有限的,而回忆是近乎无限的。即使是胡碰乱撞,也有可能恰到好处的重启咨询,虽然这对来访者意味着经济、时间和心理上的多重损失。
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转向,从关注过去,试图寻找到每一条线索,每一处痕迹,转向解决当下。这个转向正在发生(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后现代的心理治疗。然而我认为以追溯过去为主的心理治疗关注的是心理的真实全貌,具有典型的前现代性;而自诩为解决当下的心理治疗们才逐渐将关注点转移到实用性上,才具有了现代的特征。然而它们并没有超越现代本身,也面临着现代性的困境,并不应该称之为后现代的心理治疗)。但是还远远不够,正如我在怎样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 中提到的,我们不仅仅需要解决当下,还需要将这种解决日常化——既然知道回忆不可靠,为什么不将回忆分解成一个个当下。
我们如何不经历回忆的痛苦?解决了每一个当下的痛苦,也就没有了回忆的痛苦。——这才是后现代的心理治疗。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