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出舱时满脸鲜血你熬夜抢购了吗?你今年买了啥?你省了多少钱?从2009年第一次双十一购物节至今,十余年时间,这一购物狂欢节也从光棍节变成“双节棍”。“血拼”、“剁手”的买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网购工具、网购清单和网购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
说起双十一购物节,有8年网购经验的90后市民郭哲林打开了线年,我当时读大学二年级,第一次在双十一当天购买东西。”郭哲林说,当时,从同学们的认知中看来,双十一所反映的光棍节的概念要远远大于购物节这一概念。
郭哲林回忆道,双十一购物优惠力度大这个消息已经忘了从哪里得知,她记得很清楚的是,2012年11月10日晚,整个宿舍的同学一边聊天一边守在笔记本电脑前蹲守零点的抢购。
“当时大家使用的手机还不是智能手机,网购都是通过笔记本电脑下单,支付使用的是网银。”郭哲林说,2013年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逐渐增多,下载淘宝APP、支付宝APP,慢慢开始使用手机购物。
2014年,郭哲林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有了收入。双十一购物的工具也从笔记本电脑换成了智能手机。
“前段时间翻看淘宝订单记录发现,我是从2016年才开始在双十一购买东西,当时是用智能手机下单,购买了鞋、衣服、背包之类的东西。”在兰山区一家公司上班的说,最早知道网络购物,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搜索登录淘宝主页面了解商品,一开始对这种新的购物方式好奇,但是网购看不到实物,只能通过卖家的产品介绍和买家的评论来判断,自己内心总感觉网购很虚拟,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告诉记者,后来,身边网购的人越来越多,网购也从使用笔记本电脑到使用智能手机,自己也加入了网购大军。现在购物几乎全部通过手机上的购物APP完成,已经很少再通过笔记本电脑搜索商品下单了。
说起这些年双十一网购的东西,郭哲林坦言,除了必需品外,为了凑单满减,也花了很多钱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
“第一次在双十一当天网购,我只买了一件衣服。”郭哲林说,当时在校读书,生活费固定,不可能拿出很多的钱“血拼”双十一。那件衣服半个月才收到,她记得当时快递很慢,同班的一位同学双十一购买了一件羽绒服,到了12月份才到货。
工作后,双十一成了郭哲林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工作后的前几年,每年的双十一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会为了凑满减优惠多买一些其他商品,而看到价格非常便宜的商品,不管能不能用到,还是会忍不住‘薅羊毛’。”郭哲林说,几年下来,用不着的东西囤了一大堆,特别浪费。
今年双十一,郭哲林的购物车里都是提前选好的生活必需品。“不会因为凑满减优惠或者价格便宜入手不必需的商品。”郭哲林说,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10月份开始,陆续将需要购买的书籍、手机、日常用品等加入购物车。“加入购物车的商品,有些是确定要买的,有些还需要观望一下。”说,从2016年加入双十一购物狂欢中,几年时间,因为每个阶段的商品需求不一样,双十一购买的商品类别一直在变化,但必需品的购买量越来越少了。
“今年我的购物车里主要是必需的护肤品和衣服。”00后的阿文说,对于今年双11购物规则的变动,她感觉如今商家的操作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自己的购买欲。除了必需品,基本不会再购买其他商品,她希望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2016年开始网购,一直熬夜双十一,今年这个习惯依旧。”正在读大一的00后小王说,现在双十一的购物流程越来越繁复了,下定金凑满减,还要想办法完成任务领红包,不如以前的双十一简单。
曾经郭哲林也跟小王一样,把熬夜双十一当成了一种习惯。2012年开始,郭哲林了双十一熬夜蹲守模式,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6年。“一开始熬夜等零点的到来是为了能买到优惠的商品,后来就成了迎接双十一的仪式感。有时候定好闹钟,在零点到来前10分钟起来等着;有时候干脆直接刷剧等着。到了这个节点不熬夜蹲守,不买点啥,总感觉跟别人少了聊天的话题,成了朋友圈中的另类。”郭哲林说,从2018年开始,熬夜等零点的热情逐渐降了下来,她不再熬夜等零点了。
今年11月1日,郭哲林没有熬夜双十一,也没有下单商品。“除了购物,工作生活的琐事,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双十一的功课。根本原因是对于双十一的购物消费,更加了。”郭哲林说,现在不会为了买东西熬夜双十一,也不会跟风买东西,平时有需要的东西就会网购,不用非得等到双十一当天。有些时候双十一当天的商品,不一定真的优惠,抢到不一定赚到。
“印象中,双十一熬夜抢购的次数不超过三次。除非是有非常想买的东西,确实在前几十分钟或者前一个小时折扣力度大的时候,才会考虑熬夜抢购。”说,对于双十一当天价格比较稳定的商品,她一般会在11月11日的上午或者下午购买。
一年又一年,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双十一也从新事物变成了“老朋友”。“最开始网购的时候可能会专门囤货等着双十一下单,现在的话,平时有需要就会直接购买。而双十一当天,有需要就买,没有需要就不买。”说,对于双十一这个全民购物狂欢节,消费者还需要看待,量力而行。双十一是商家一种营销手段,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实惠。如果刚好有需要,这个时候买比较划算,属于互惠互利;如果没有需要,也不要为了买而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与的想法一致,00后的小范在连续三年熬夜双十一后,现在也不会为了买买买熬夜了。“如今的购物平台非常多,同样一件商品,在别的平台打折特价,加起来和双11差距也不大。”小范说,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进行选择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消费方式。
从2009年第一个双十一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12个双十一。“最初的双十一购物节,买家在购物方面存在盲目从众、不的消费心理现象。”临沂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建成说,双十一走到第12个年头,大部分的买家对待双十一都趋于。
朱建成分析,除了消费外,对于每年进入网购平台的年轻消费者,受消费、缺乏规划等因素影响,面对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的优惠商品,不排除冲动消费的现象。
“在双十一购物过程中,买家应保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收入制定消费计划。在看到优惠价格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商品的质量。”朱建成,买家不要因为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给接下来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面作用。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