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世界老年痴呆日。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症、失智症,是与老龄化有关的、以大脑神经细胞广泛死亡为特点的疾病,造成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目前无法根治。据相关资料统计,此病85岁以上老人发病率20%以上。
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对于失智老人来说,“记忆的橡皮擦”无情地擦去了他们的记忆,紊乱的行为背后,是生命老去的无奈。关爱失智老人,需要亲情的。
吴大姐的丈夫老徐是在57岁那年被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6年时间过去了,老徐不仅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不认识了,就连连贯的几个字也说得十分吃力。“我家老徐怎么说也是个知识,没想到现在冷热饿饱都不知道了。”在中心医院,吴大姐唉声叹气地正在跟医生说。
吴大姐回忆,老徐最开始不对劲是表现在一个原本特别爱干净的人竟然四处捡垃圾。“2000年老徐的单位人员分流,他很紧张,开始出去捡废纸,还声称要了,捡了这些卖了好贴补家用。”家人都以为老徐是因为工作的事没有缓过来,但渐渐发现,老徐的情况越来越糟,生活自理能力开始慢慢减退,甚至出现了不清的状况,有时候晚上还悄悄把家中的水龙头拧开,屋子里“水漫金山”。
吴大姐告诉记者,因为白天必须寸步不离,晚上有时候还要大喊大叫,吴大姐只好把老徐送进医院。“患病的这几年,我比他痛苦。”吴大姐眼里满是疲惫。
“老年痴呆症是慢慢发展的一个过程,从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很多病人家属一开始不重视,慢慢地病情就不可控制。”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向记者介绍,老年痴呆症最初的症状是出现一些轻度的认知功能、记忆力等的损害。
而一旦到了中重度,患者除了严重的记忆力损害以外,在语言方面也会出现问题,例如出现重复语言,另一种表现就是常见的迷等,更有甚者出现情感行为障碍,患者就容易出现发火、被激怒的情况,人格上也会出现改变,例如随地大小便。
“到了重度,患者就会基本的生活能力了。”老年痴呆患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周主任特别提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患者是因为对该病缺乏了解或者家人不愿相信等原因,没有接受及时治疗和早期干预,造成难以的遗憾。
不久前,一对母女来到周主任处看病。老母亲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存折没了,还声称里面存了几十万元。事实上,这只是老母亲的妄想,但老人还不依不饶地要去搞清楚。“我真的不想承认、也不想面对母亲得了这个病的事实,反正这个病也治不好,这次实在是没办法了。”这是在就诊时老人女儿对周主任说的话,周主任听后是很遗憾,其实早发现、早治疗,病情还可以控制的。
治疗得越早,治疗效果也会有大不同,所以学会如何识别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显得尤为重要。“简单说,老年痴呆早期最突出症状就是记忆障碍,但往往有人误认为这是人老了记忆力减退的关系。”周主任说,大部分人对记忆力好坏的判断标准存在误区,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是爱忘“近事”,就是我们常说的“近事遗忘”,尤其是刚刚做过的事最容易忘,但是他们往往能记住很久以前的事情,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很久以前的事情也会逐渐忘记。
“常有家属说, 别看他刚做过的事记不住,其实记性好着呢,多少年前的事都记得住 。这就是老年痴呆早期就诊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周主任分析,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怀疑家人偷东西或出现等其他严重病症时才就诊,但这样就已经错过了早期治疗的重要阶段。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例如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唱歌、跳舞、打太极……最重要的是让身体和脑都动起来,不断训练老人的认知能力。“我们常说的,适当打麻将、打牌确实可以预防,这些都可以强化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智能。”周主任说。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