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推销房子、保险、贷款的电话、短信,而且对方对自己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了如指掌,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近日,汉阳区审理了该区首例个人信息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27岁的张某原本是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今年3月,在听说销售保健品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之后,就来到武汉,准备转行做保健品生意。张某在未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情况下,在某居民小区租了一套房,并雇佣其老乡张某、陈某、郑某、左某等7人,在该房内进行电话推销保健品的业务。
张某推销的都是一些没有正规许可证的“保健品”,由于没有客户资源,张某就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通过那些购买药品的快递单锁定有药品需求的客户群。于是,张某通过QQ群搜索关于在网上购买药品的个人信息字样,加入了一些销售个人信息的QQ群,并从中购买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单多达6000余条。通过快递单,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以及曾经购买过什么样的药品等信息一览无余。
令张某没想到的是,仅仅干了不到一个月,就找上门来了。4月25日,张某被机关在其推销住所内当场抓获。
归案后,张某表示十分后悔,了法律,对不起家人,也对不起社会。因张某自愿认罚,法院对其适用认罚从宽制度,张某也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