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男性话题 > 正文

有言值:“互骂群”刺激话题没必要刷存在感

类别:男性话题 日期:2018-8-28 3:01:56 人气: 来源:

  最近,网上开始流行网上“互骂群”。有从微信方面了解到,对此,微信平台已经介入,一旦查实将会进行包括但不限于封停功能、登录处理。心理学家指出,简单、的骂战,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压力、宣泄情感;律师更表示,网络空间里骂人,同样要负法律责任。(《成都商报》6月11日)

  过去常见的解释,是网友戴着不同的面具,和现实生活有所区别,既然是网上聊天和虚拟社交,一些人就觉得可以逃逸于现实世界,在网络虚拟世界里情绪和寻找快感。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在微信交流这种实名制和熟人社交的平台里,现实和虚拟的边界已经渐趋模糊,这种解释就显得很无力了——像微信这样的社交工具,只是现实社交在网上的延伸化呈现,或者通过这些平台来协助现实里的社交,而非纯粹的虚拟社交,这区别于过去的网络论坛、贴吧等平台的社交模式。

  因此,与其用“不文明”“没素质”之类的标签去解读这种现象,不如去思考下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心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笔者尝试进入了一个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的“互喷群”,后因无法其中的和偏执见解,很快便退出了。但笔者发现,“互骂群”有两个容易被忽略的特征。

  其一,并不是所有群都参与“互骂”,围观者其实居大多数。尤其是“互骂”现象得到关注后,很多人只是抱着好奇的想法进了群,真正参与“互骂”的只是其中一部分人。其二,“互骂”的各方并不是真的有什么利益纠纷和矛盾,而是就一些本来就的话题发表不同看法,比如地域、性别歧视、阶层、学历歧视,等等,而且他们有时刻意将它诉诸于非,故意用偏激的言论来激怒他人,已达到“刷存在感”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互骂群”的问题还在于网友的“集体无意识”——盲目从众的心理和“刷存在感”的心理在。其实,盲目围观是不值得提倡的,而“刷存在感”的想法更是没必要的。“刷存在感”在这里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的形式,如果真的想表达自己的看法,宣泄情绪和偏激言论显然不是最佳选择,这只能把事情搞得更乱更糟。

  上合青岛峰会即将举行,一同登上“上合”号轮船,开往相互尊重、公平、合作共赢的宽广航道。

  在市延庆区,有一位“环保魏优旃奶奶”,23年的时间,她捡起了30多万个塑料瓶,串起来足绕故宫22圈……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公布啦,让我们一起学习“自强之星”的,为这些优秀的小伙伴们点赞吧!

  本文由 恒宇国际(www.neivn.cn)整理发布

关键词:qq群没有话题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厦门健康男性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