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男性饮食 > 正文

男性碱性体质怎么调理

类别:男性饮食 日期:2017-10-27 20:13:06 人气: 来源:

  原料:韭菜300克、核桃仁80克。做法:将核桃剥核,在锅中加入食油加热,再加入核桃仁,炒到焦黄时加入韭菜和食盐,大火翻炒2分钟即可。推荐理由:韭菜是碱性食物,主要的营养成分有维生素C、B1、B2和胡萝卜素,有补肾助阳、益肝健胃的作用。既能促使精子的生成,又能调理碱性体质。核桃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够抵御精子的病菌,降低Y精子(儿子)的残缺率。

  二:花豆杜仲鸡汤。原料:杜仲50克、花豆300克、枸杞20克、红枣30克、鸡半只。做法:鸡肉和花豆洗干净,烧开汤锅的水,然后把鸡肉花豆和药材一起放到锅中,转小火炖一个小时,再加入食盐大火煮3分钟即可。推荐理由:花豆又名肾豆,含有丰富蛋白质和卵磷脂,为精子生成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成分。杜仲是碱性药材,对于治疗腰脊酸疼、阳痿、遗精有良好的作用。鸡肉不但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而且还有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元素锌、钙、磷,既可以让准爸爸一饱口福又能满足备孕的营养需求。

  1.“碱性体质容易生男孩”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虽然有科学证明,精子在酸性中活力会降低,女性过酸会影响受孕,但是目前尚无能证明饮食酸碱度可以控制孩子性别,所以通过碱性食物使呈碱性,从而提高生男孩的几率是不科学的。

  2.怀孕期饮食应该多样化。为了追男生女而长期偏吃一类食物,会使得营养摄入不足,严重者还会影响孕妇及胎儿健康。注意饮食健康均衡,进行适当运动,调理日常作息,才能生出健康宝宝。人体酸碱性基本都保持在7.35-7.45之间。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酸碱失衡不容易发生。一旦体液酸碱度值低于7.35,就已经属于“酸中毒”,这意味着患上非常严重的疾病。如果体液酸碱度高于7.45,就属于“碱中毒”,同样是病的表现。所以人体酸碱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即7.35-7.45之间,对身体健康和各器官的正常运行都起到重要作用,过分追求体质酸碱性是不可取的。

  1、 调整饮食。适量多吃碱性食物,对改善酸性体质有一定的作用。动物类食物,如鱼、肉、贝类、大多数谷类、部分坚果等都属酸性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硫的浓度也比较高,在体内容易为酸性。而碱性食物则主要是包括蔬菜、水果、豆类、海藻等等,低热量的植物性食物几乎都是碱性食品。在我们的一日三餐中,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的摄入应保持在2:1比例上,这样既可减少体内酸性物质是形成,又能避免破体的酸碱平衡。

  2、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想要改善酸性体质,规律的睡眠习惯很重要。晚上12点是熬夜的底线点前就睡觉,因为睡眠体器官才可以开始排出酸性毒素,修复细胞损伤,以第二天的良好状态。

  3、多做运动锻炼身体。适量的运动永远是健身的基本,想要改善酸性体质,大家可以通过跑步、健身操、快步走、有氧器械等有氧运动进行,因为在运动中血液循环会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会增加,大量的酸性物质会随着汗液被带到皮肤表面,体内的酸碱度就可以继续保持平衡状态。

  1.碱性体质好还是酸性体质好这是不少人感兴趣的话题。大家都知道酸碱平衡是人体重要的平衡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都起着重要作用。而研究发现,健康人的体质应该呈弱碱性,即PH值应该在7.35~7.45之间。有医学专家研究后表示,努力创造体内微碱性是预防各种疾病的关键,并认为人体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弱碱性体质比酸性体质好。

  2.当人体体液处于正常的弱碱性时,机体的免疫力强,生病机会少。但与此相比,酸性体质的人则容易患多种疾病,表现为新陈代谢缓慢、易疲劳、情绪不稳定、肥胖、记忆力减退等等。如果长期处于酸性体质不加以改善成弱碱性体质,那么女性皮肤会容易变衰老,儿童容易出现发育不良、注意力不集中情况,而老年人则容易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临床实验发现,85%以上的高血压、高血脂、癌症患者,他们的体质都是酸性体质,这是因为酸性体质者体内的激素分泌、神经调节及脏器功能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并由此诱发出其他疾病。

  3.因此,保持碱性体质对我们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大家必须养成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心情愉悦,多做运动充足。饮食上少吃肥肉、油炸类不健康食物。

  服务声明: 网络沟通无面诊过程那样,不能全面了解您的健康状况,因此医生的健康指导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推荐: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厦门健康男性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