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袁迪)童话,一个不知道自己身世的18岁男孩,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寻找自己的父母。昨天,在长春若水爱心协会的帮助下,童话进行了第一次催眠唤醒记忆的尝试,希望能从记忆深处找到关于父母和家庭的信息……
16日7时,童话坐上了志愿者的车子,同行的还有吉林省公安厅打拐办主任王雨菲,她要带童话到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抽血,录入DNA,帮助童话寻找失去的父母。吉林省孤儿学校的何老师介绍,童话5岁时在通化走失,与父母失去联系,儿时的记忆几乎都忘记了,他只知道自己叫童话。2010年,童话来到吉林省孤儿学校,如今即将毕业的他,寻找父母成了心中最大的愿望。
9时许,一行人来到亚泰富苑的一间心理咨询工作室。见到心理咨询师王鑫时,童话显得有些紧张,王鑫则一边与童话聊天,一边成功地为他进行了催眠。
从催眠中醒来的童话告诉记者,他印象中自己叫“张闹闹”,父亲叫“张新”(音),家里是平房,有一头牛。对此王鑫认为,信息量这么大,真实的可能性很大。王鑫认为童话进入催眠状态后,回忆在通化福利院的情况比较具体。“但再向前回忆到达临界点时,出现了催眠专业术语中的‘阻抗’,疑似睡着了。”从专业角度看,童话并不是真的睡着了,可能有一小段时间没有意识了,催眠中“睡着”是一种典型的阻抗,一般来说可能是不愿意回忆一些痛苦的事情时出现的。
“童话对于通化儿童福利院前的记忆全都没有了,可以通过催眠的方式进行尝试,如果能在催眠过程中找回记忆碎片,对找到他父母应该是有帮助的。”王鑫说,因为童话这次比较紧张,加上他的抗阻,这次催眠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只要童话有需要,他还会继续免费为他提供催眠服务,尽可能帮助他寻找到家人。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