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响源上,青少年家庭与教养方式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流动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社会给家庭立法,开发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的心理联动平台,呼吁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重点课程体系。
摘 要:了解当前江苏省中小学生心理现状及其规律,可以为改善未成年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考察了江苏省76 所中、小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青少年轻度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60.8%,中度阳性以上检出率为8.4%,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手机和网络依赖严重,人生观失位普遍,偶像泛滥,厌学情绪严重。其中小学生在撒谎、早熟等方面问题明显;中学生在成瘾、学业焦虑、人生观等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小学至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不平衡状态,年龄越大,心理问题越多。在影响源上,青少年家庭与教养方式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离异家庭、留守家庭、流动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社会给家庭立法,开发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化的心理联动平台,呼吁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纳入学校重点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万增奎(1967— ),男,江苏淮安人,博士,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金项目“城市流动儿童品行状况及其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ZDIXM030)、南京晓庄学院基金项目“城市流动儿童家庭与品行状况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6NXY06)、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立项项目“城市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17SYB-109)的阶段性研究。
推荐:
网友评论 ()条 查看